北斗星奖 【瑞典】 ·特朗斯特罗姆的诗(李笠译) 作者:李天靖
前言: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的首届“新诗界国际诗歌奖”,2004年6月22日于北京现代文学馆举行了颁奖仪式,标志着中国现代诗走向世界的开始。 (瑞典) ·特朗斯特罗姆的诗(李笠译) 被授予北斗星奖。评选委员会的的授奖词是:特朗斯特罗姆通过超现实的突兀意象和素描般的传神描写,呈现出非凡的语言造型能力,抵达了言简意深的至高境界。
他享誉诗坛是“1954年写的17首诗,最棒的似乎是那首《风暴》。写从漫游者遇到年迈高大的橡树,将橡树描写得栩栩如生:僚一头石化的/长着巨角的麇鹿;它面临的是九月的大海,将此喻为绿色的城堡/北方的风暴。而此时楸树的果子“在黑暗中醒着/能听见橡树上空的星宿/在厩中跺脚”,令人担忧着老迈高大的橡树的命运,由此照见忧郁而焚烧的诗心。 同样在他的《劫后》的一诗中,通过画面上病孩的描写,感知诗人充满了怜悯;之后,“画面在病人和走神者背后悄悄打开/跳跃,敲击。麦穗已点燃,为唤醒他!”全诗在强烈对比的描写中,富有情节,存在与虚幻的链接使诗歌转向神秘的色彩,复调是双重的声响。写海的一种雄性的美、先以看似盘旋却实为宁静的鹰来写狂放不羁的海:“光中的大海轰响着滚动,把泡沫的/鼻息喷向海岸,并咬着自己的/海草的马勒”,于第二节又重新出现一次,象凝重而优美的和弦,当然意象精确、生动。 特朗斯特罗姆说:写诗时、我感受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,不是我在找诗、而是诗在找我、逼我展示它。他的诗又绘画。他说,从形式上看,我的诗与绘画接近、我喜欢画画、少年时我就开始画素描,他的《俳句》(11首)中的句子:“悬崖上面/魔壁露出裂缝/梦,一座冰山”,像现代主义绘画怪诞的风格;《致梭罗的五首诗》中:“乌云/在无边扩散,树弯曲的根象铜号吹出曲子,树叶/惊恐地飞散。”他的诗充满了神秘感,上面已提及,在《联系》中,诗人将树、天空、大地、云、树根、苍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以他的诗歌方式;这自由的瞬间飞出我们的体内将生命与自然融化在一起了,“旋转着/穿过命运女神的血液前进”。 正如特朗斯特罗姆所云:“诗是对事物的感受,不是在认识,而是幻想。”一首诗歌是我让它醒着的梦,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。“一群死了的精英/在卡特丽娜公墓上石化/风摇动身上斯瓦尔堡的盔甲”,使怀念成为一种梦境:“月光的海蜇/在我们眼前飞舞”;窗外长着巨大的冰柱/邻居,一节渔叉”,不可解释的记忆等等,即是生活场景却又是梦幻,诗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,意象瑰丽。但更主要的、诗人心灵里充满了激情,虽然他已年迈且于1990 年患脑溢血,导致右半身瘫痪之后却仍坚持写作。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。我禁不住吟诵他的《光芒涌入》:“窗外是春天长长的动物/阳光那透明的巨龙 ……宇宙疯狂的火海/被土化成一段抚摸。”
|